![]() |
|
主要任務
參與世界范圍的鋰離子電源系統領域中的挑戰和競爭,進占電極材料研究和產業化的制高點,進行溶劑熱和離子熱制備工藝、微波技術等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合成3-5公斤結構和性能國際先進并享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高電子電導率和鋰離子擴散系數、并有更適合鋰離子可逆脫嵌、有較高電壓放電平臺的新結構聚合陰離子電極材料LiFe1-xMxSO4F;建成國內一流的公斤級納米化鋰離子電池材料創新研發基地。
主要建設內容
主要建設規模化生產公斤級納米化電池材料技術研發平臺、電化學工作站、高比表面碳材料合成應用中試基地、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中試基地。購置XRD、準納米化級粉碎機、變壓吸附提氫裝置、激光粒度儀、動力電池性能測試儀、微波催化反應儀等研發、中試設備48臺(套),新增建筑面積2370㎡,其中:辦公區域150㎡,院士專用實驗室150㎡,工作站實驗場所500m2,中試車間840㎡,中試實驗室480㎡,電池檢測中心250㎡。
主要目標
探索出有較高電子電導率和鋰離子擴散系數、更適合鋰離子可逆脫嵌、有較高放電平臺電壓的新結構化合物:Li2Fe1-xMnx SiO4 (0≦x≦1) 、Li3V2(PO4)3;
用硫酸根取代磷酸根以改變化合物的結構,用氟離子參于對鐵系金屬離子配位,以構筑成有利充放電過程中電子授受且具有三維排列的鋰離子通道的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利用溶劑熱和離子熱的傳質、傳能和催化的特殊性以及外部條件變化多樣性, 輔以微波技術以實現體系與反應物、產物結構的良好匹配,使之能有效合成新材料并實現材料納米化。
院士團隊
錢逸泰,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化學部常委,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博導,化學材料專業,從事納米材料化學制備和超導材料制備方面的研究,在納米材料的制備和新銅氧化物超導材料探索方面有創造性的貢獻。近年來共發表文章800余篇,被國際重要雜志引用5000余次。
鄭化桂,中國科技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博導,被省科技廳聘為公司省動力電池及其材料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電極材料和金屬納米材料研究,在國際重要期刊發表論文60多篇,被國際重要雜志引用100余次,獲得發明專利8項;
季明榮,中國科技大學微尺度國家實驗室研究員,教授,國家x射線光電子能譜著名專家,博導,省動力電池工程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從事專業納米結構與物理。目前院士團隊已與公司研發人員共同開展三元化合物(鋰鈷氧、鋰鎳氧、鋰錳氧)的研究以及混合比例、形貌等性能的研究,以及磷酸亞鐵鋰材料性能的研究。